你的位置:鼎点娱乐 > 最新动态 >
97年邓公逝世后,老部下坦言:毛主席逝世是一级战备,小平是三级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20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1973年2月的一个夜晚,刚从江西回京的邓小平家门外,响起了一声惊雷般的“报告!”

邓小平出门一看,笑道:“怎么又是你?”

门外的这人,身形高大,双眼炯炯有神,两只耳朵又大又长,更让人一眼难忘的,是眉间两道深深的竖纹。来者正是尤太忠,当天早些时候,他才和几个老战友一起来探望过邓小平。

当天发生了什么事?尤太忠为何去而复返?他与邓小平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谊?

一、幼而好学,参加革命

尤太忠是河南人,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,可以说是家徒四壁。为了能吃上饱饭,尤太忠六七岁便开始给地主家放牛。

放牛的草地附近有一家私塾,每日传来朗朗诵读声,尤太忠便一边放牛,一边跟着学。平常学生至少要花半年,愚钝点的甚至要花两三年才能背下来的《千字文》,他只要几天,就能分毫不差地完整背诵。

尤太忠还嫌先生教得慢,拦住路过的先生请他多教点别的。先生听到尤太忠背的《千字文》,大为惊讶,便允准他在私塾的窗外听课,尤太忠因此得到了学习的机会。

一边放牛一边学习的日子过了几年,红军来到了尤太忠的家乡。“让天下没有穷人”的宣言打动了尤太忠,于是,年仅13岁的他决定加入这支革命的队伍。

队伍离开的当天,尤太忠回到家里,跟母亲告别。母亲不懂什么叫革命,只知道儿子要去干一番“打土豪分田地”的大事业,当即同意,只在临别时嘱咐了一句“早去早回”。

不曾想,这一去一回,竟用了十多年。

尤太忠跟随红军走过了许多峥嵘岁月,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也曾亲身经历。每次回忆起那段日子,他总是万分感叹:“难啊。100多人的队伍,过个草地,就没了一半。”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地倒下,尤太忠来不及悲伤,便要带上战友的遗志,继续往前走去。

说起尤太忠和邓小平的关系,最早可以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的尤太忠,是刘伯承、邓小平领导的部队里的一个团长。

1943年10月到11月,尤太忠趁日军忙于扫荡的时候,用一招巧妙的声东击西,包抄敌人的大后方,把整条补给线连根拔起,给了日军沉痛的打击。

这时候,尤太忠虽然身处邓小平麾下,但是两人并未相互认识,二人正式的接触是在解放战争时期。

二、结缘邓老,情义永记

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,尤太忠的队伍承担了掩护全军渡汝河的重任。就在最后一个纵队准备过河时,敌人已近在眼前。

身为旅长的尤太忠随即决定,搭建临时指挥所,打一场漂亮的阻击战。当时尤太忠带领的16旅,经历了连日的战斗,只剩下几个营,而他们要面对的,是整整15个师的追兵。

战斗的惨烈显而易见,四处都是炮火,子弹在其间穿梭,尸横遍野,早已分不清地上的是敌是友。解放军的强悍让敌人叫苦连天,尤太忠在步话机里都能听见对方的哀嚎和骂声。

这场仗打了整整一天一夜,刘伯承、邓小平两位重量级人物也亲赴前线,来到了简陋的指挥所前。虽然两位首长的亲临让尤太忠感动又惊喜,但是,当时的战况依然焦灼,稍不留神便可能被一炮轰飞,尤太忠满脑子想的,只有赶紧“轰走”两位首长,让他们撤离到安全的地方。

刘伯承和邓小平仔细安排好后续的战略部署后才离开,临行前,还反复转身确认尤太忠已经知道了集合地点。

第二天,尤太忠圆满完成任务,到达集合地点,邓小平马上走上前,握住尤太忠的手说:“同志,你辛苦了!”首长临行前关切的嘱托此时也浮上了尤太忠的心头,这名身经百战的铁汉子,内心不由地泛起了涟漪。

后来,部队路过河南,邓小平知道尤太忠自少年参军起,已有十多年没有见过母亲,便把尤太忠叫来,准许他回家看看,还给了他十个银元。尤太忠拿着十个银元,又惊又喜,八尺男儿眼中竟噙满了泪水,哽咽着说:“谢谢首长!”

此后,每每思及此,尤太忠心里总是充满感激。而他与邓小平的革命情谊,也在并肩作战的战场上,逐渐升温。尤太忠曾说:“不管身居何处,邓政委永远是我的政委!”

1973年,邓小平从江西回京,还没确认下一步的工作,尤太忠和李达、苏振华一起去看望了老首长。

几人相见时,没等尤太忠掏出中华烟,邓小平抢先一步,递上了他平时抽的烟。尤太忠发现,昔日的老首长,还在抽散装的劣质香烟,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,掏烟的手默默地停下了动作。

分别后,他立刻跑到京西宾馆,把小卖部仅有的五条中华烟全部买走,要送给邓小平。于是,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
三、尊重历史,立场坚定

多年的军旅生活,与战友同生共死的岁月造就了尤太忠仗义忠直的品性,对待这些曾经一起作战的老领导、老朋友,他总是真诚以待,哪怕可能要面对风险,他也丝毫不惧。

除此之外,尤太忠火爆的脾气也是人尽皆知,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,天王老子来劝都不管用。连他的老领导邓小平,也没有办法。

1986年,时任广州军区司令的尤太忠接到了一个话剧剧本《北上》,原本广州军区话剧团需要参与其中的演出,但是,尤太忠看完剧本之后,当即发了脾气。

“不演!”尤太忠坚定地表示。

原来,这个关于长征的剧本,说的是一个师长申请参加长征没有得到批准,最终被枪毙的故事。亲自走过这二万五千里的尤太忠认为,这是违背历史的,坚决不能出演。

地方的领导连番来劝,甚至连尤太忠的妻子也出面,尤太忠还是只有“不演”这两个字。后来,邓小平也知道了这件事,他深知这个老部下的脾气,也明白尤太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,所以,他只是笑了笑,说:“不演就不演吧。”

1997年,邓小平去世,当时距离中国正式收回香港主权,还有不到半年,正是一个敏感的时期。尤太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毛主席逝世是一级战备,小平逝世需要启动三级战备。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,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作用。

耿直又暴脾气的尤太忠在邓小平心中,是不可多得的猛将,更是一个可靠的人才,所以,在很多时候,邓小平都愿意听听尤太忠的意见,而尤太忠对待邓小平,也是始终如一的忠诚和尊敬。

邓小平去世后一年,尤太忠也离开人世,这对惺惺相惜的将领终于在九泉之下重逢。